查看: 2702|回復: 26

[歷史] 三國之~蜀國武將

 關閉 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07-3-23 19:00:00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[隱藏]

馬上註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鬆玩轉社區。
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註冊

x
劉備
劉備是漢朝皇室世家,為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劉貞的後代。,劉貞在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。收受酎金賄賂而失侯。典略曰:備本臨邑侯枝屬也。劉備出生地方貴胄,為官宦世家弟子,祖父劉雄、父親‎劉弘皆為官吏,世代出仕州郡。劉雄曾舉孝廉,官至東郡範令。因父親‎早逝,家道中落。劉備為助母親維持家計便與母親織草鞋草蓆,賣草鞋、草蓆為生。十五歲時家境好轉,便外出求學,與同宗劉德然加入東漢末大儒盧植門下求學,與公孫瓚同門、並與其結為好友。劉德然父劉元起常資助劉備。劉元起妻罵:「各自一家,何能常爾邪!」元起答:「吾宗中有此兒,非常人也。」184年劉備二十三歲,黃巾之亂爆發,各州郡皆有義軍。劉備受到商人張世平、蘇雙資助,組織起義軍,年少爭附之。,隨鄒靖討伐黃巾軍,立下戰功,被任為安喜尉。後因不滿因公到來的督郵行事,將其捉拿痛打,然後棄官逃亡。後來,大將軍何進派毌丘毅到丹楊募兵,劉備也在途中加入,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作立功,任為下密縣丞,不久又辭官。190年再被任為高唐縣尉、縣令,更加入了討伐董卓戰役。不久,被賊軍打敗,投奔公孫瓚,被表為別部司馬,與田楷一同防禦袁紹,數有戰功,因功被封為平原縣令、平原相。關羽、張飛任別部司馬,分統部曲。平原郡民劉平素來輕視劉備,恥為之下,使刺客刺殺。刺客不忍刺殺劉備,告訴劉備此事而離去。其治理得人心到此地步。

[編輯]

轉戰中原
。191年青州黃巾]]賊管亥率眾三十萬攻打北海,北海相孔融為青州三十萬黃巾軍所圍,孔融情勢危急。乃遣東萊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劉備,趁圍尚未緊密時暗夜突重圍。太史慈憑著絕世武藝和巧妙機智,在數十萬黃巾軍追擊殺出血路。遂成功逃到平原,對劉備說明:「(太史)慈,東萊之鄙人也,孔北海親非骨肉,比非鄉黨,特以名志相好,有分災共患之義。今管亥暴亂,北海被圍,孤窮無援,危在旦夕。以君有仁義之名,能救人之急。故北海區區,延頸恃仰,使慈冒白刃,突重圍,從萬死之中自托於君,惟君所以存之。」劉備斂容答:「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!」即義不容辭的領三千精兵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。劉備率三千兵擊敗青州三十萬黃巾軍,黃巾賊,聞劉備軍至。皆四散而逃,孔融逐得以解圍。後袁紹攻公孫瓚,劉備與田楷東屯齊。

  194年興平元年夏,曹操舉近全軍大攻徐州牧陶謙,先克彭城、後拔襄賁、一次連下五城。掠至東海、軍勢過郯。所經之處多以毀滅、殺戮,過取慮、雎陵、夏丘,皆為屠殺,遠近諸侯皆無敢救者。曹操大屠掠徐州,殺男女數十萬人,雞犬無餘、屍橫遍野,泗水為之不流。百姓流移依陶謙者皆被殲滅。謙陶謙懼不免,欲走歸丹陽。陶謙又求救於田楷,劉備協同田楷一起前往相。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,要太祖。劉備以攙雜幽州烏炎恆、異族騎兵的一千餘人擊退曹軍,。又有饑民數千人投靠。陶謙特意再送四千丹楊兵給劉備,劉備便依附陶謙,屯於小沛防備曹軍,並被表為豫州刺史。 194年陶謙病死。陶謙死前對別駕從事麋竺說:「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。」。麋竺、陳登率州人迎劉備入主徐州。劉備曾推讓,但被麋竺、陳登、北海相孔融說服;領徐州州牧。195年呂布被曹操打敗來投靠,劉備善待禮遇他。呂布見劉備,對劉備極為尊敬,說:「我與卿同邊地人也。布見關東起兵,欲誅董卓。布殺卓東出,關東諸將無安布者,皆欲殺布爾。」請劉備於帳中坐,並令妻子行禮。酌酒飲宴後,又稱呼劉備為其弟。劉備見呂布瘋言瘋語, 外表上雖不當一回事而事實上對其有所戒備。但仍讓呂布屯於小沛。


  196年建安元年,袁術再度大舉北上,引軍進攻徐州,劉備出兵迎擊。與袁術大戰於淮河南北、石亭等處,互有勝負,以少量兵力壓制袁術大軍於盱眙淮河北岸一帶使其無法北上。曹操為拉攏劉備並對抗袁術。向獻帝上表劉備之功,朝廷拜為鎮東將軍、宜城亭侯。相持經一個月,但呂布乘機偷襲攻佔下邳。劉備底下士卒皆散,只好帶不一萬人的少數殘兵轉戰海西,東取廣陵。劉備途中收集散卒,一路遭到袁術派大軍追擊,袁術派出楊奉、韓暹領軍攻打,二人一路掠奪民財、魚肉百姓。劉備便邀二人擊之,一舉大破。楊奉、韓暹其盡為劉備所斬。後來呂布迎回劉備,還其妻子,準他屯小沛,劉備不久復聚部眾近萬餘兵。呂布甚為忌憚,毀約出兵攻打小沛,劉備走奔曹操。受曹操禮遇,領為豫州牧。後曾再攻小沛,但被高順所敗。198年,曹操聯合劉備成功消滅呂布。後還許昌,劉備被表為左將軍,程昱:「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,終不為人下,不如早圖之。」曹操對其禮遇有嘉,出則同車,坐則同席。




[編輯]

對抗曹操
漢獻帝因曹操濫權,發出血詔令其岳父董承要誅殺曹操,劉備也加入,一日,曹操宴請劉備,對劉備說:「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與操耳。本初之徒,不足數也。」劉備聽心中一震,筷子從手中掉落。此時剛好打雷,劉備便對曹操說:「聖人雲『迅雷風烈必變』,良有以也。一震之威,乃可至於此也!」不久,在南方失利的袁術想北投袁紹,曹操便派劉備攻擊袁術,但軍未到,袁術已病死。


 199年,劉備佔據下邳,並殺死徐州刺史車冑,留關羽守下邳,自己回守小沛,一方面派遣孫乾與袁紹連合。曹操派劉岱、王忠領軍攻打劉備,但反被劉備大敗而回,曹操感到畏懼。同時,東海昌霸反叛,郡縣多投靠劉備,劉備軍再次聚起數萬人,並連同多個地方勢力一起反曹。200年,反曹事件敗露,董承被殺。曹操對感到劉備畏懼,乃曹操親自出東征劉備,,諸將皆曰:「公爭天下者,袁紹也。 今紹方來而棄之東,紹乘人後,若何?」曹操:「「夫劉備,人也,今不擊,必為患。袁紹雖有大志,而見事遲,必不動也。」郭嘉亦贊同曹操 。因擔憂袁紹過河,曹操便率以大軍急擊奇襲劉備。劉備敗走,曹操虜獲劉備妻子及生擒關羽、夏侯博。 劉備逃至青州,青州刺史袁譚親自迎接,並報知其父袁紹,袁紹也親到鄴城外迎接。待了一個多月後,以前的部下又重新聚會。不久,曹操與袁紹於發生戰爭,汝南黃巾餘軍劉辟等嚮應袁紹叛曹。袁紹便派劉備率軍與劉辟會合。曹操派曹仁攻打汝南,劉備惟有還軍袁紹。劉備正想離開袁紹,便說服袁紹應南連劉表。袁紹派劉備再到汝南與龔都會合。曹操再派蔡陽攻擊劉備,為劉備所殺。

    201年,於官渡之戰大敗袁紹的曹操南攻汝南,劉備敗走棄城,並派麋竺、孫乾與劉表會面,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,待以上賓之禮,準他屯於新野。劉表雖禮待劉備,但對其有所顧忌,而且劉備與荊州很多豪傑結交,所以對他不甚信用,也不接受其北伐意見。202年,曹將夏侯惇、於禁等南侵至博望,相方對持,劉備設下伏兵,火燒自營偽退,夏侯惇等追殺,為劉備伏兵所破。
 樓主| 發表於 2007-3-23 19:01:16 | 顯示全部樓層
關羽
關聖帝君
        關聖帝君 (? - 219) 名「羽」字雲長,本字長生,三國時河東(今山西解縣)人。為蜀漢大將,輔佐劉備成大業,曾大破曹軍,威震一時。官歷「前將軍」、「漢壽亭侯」,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,被殺。諡「壯繆侯」。因其為人忠直仁義,廣受民間崇祀,尊其為「關公」、「關夫子」。歷朝皆有加封,宋時封為「武安王」,明封「協天護國忠義大帝」,清乾隆間詔改其諡為忠義。亦稱為「關帝」、「關聖」、「關聖帝君」、「武聖」。

        關羽幼年時,熟讀《左傳》,美髯,人稱「美髯公」。中平元年(184),關羽在家鄉犯法,逃亡到涿郡,時逢劉備在招兵買馬,與其相談,甚為投機,便投到了劉備的旗下。接著他隨劉備和張飛一起轉戰南北,參加數十次大小戰鬥,從來都不怕艱難。劉備顛沛流離,他也從無怨言。建安元年(196)劉備投奔曹操後,一次與曹操外出打獵,在眾人散開後,關羽曾要求劉備準他殺掉曹操,劉備沒同意。建安四年(199),劉備反曹,逃至徐州,由關羽鎮守下邳城,代理太守。建安五年(200),曹操攻破徐州,劉備、張飛敗逃後不知去向。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妻子,被逼降曹。曹操對關羽甚為親近,拜為偏將軍。又讓張遼去了解關羽的真正想法,關羽明確地說:「我確實很清楚曹公對我很好,但我曾受過劉將軍的厚恩,曾發誓要同生死,這是不能背叛的。所以我最終還是要去找劉將軍,不過在我走之前一定要立功來報效曹公。」曹操知道後,深感關羽很講義氣,也沒有追究。官渡之戰前,袁紹派大將顏良率軍在白馬攻打曹操的東郡太守劉延,形勢危急。曹操派張遼與關羽為先鋒,前往解救。到了陣前,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麾蓋,即策馬速衝上前,斬顏良首級。大破顏良。曹操知道後,為留下關羽,上表漢獻帝封關於為漢壽亭侯。建安五年(200)底,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,即封其所受的賞賜,留書,掛印告辭而去。曹操的部將們都主張追擊關羽,但曹操說:「各為其主,不追了。」

       關羽在汝南找到了劉備,又隨劉備轉戰南北,建安十三年(208),曹操在赤壁之戰兵敗之後,劉備憑藉關羽,張飛,趙雲的武力,趕在東吳之前,收復了江南諸郡,劉備封關羽為襄陽太守,蕩寇將軍。建安十六年(211)劉備入蜀,留諸葛亮與關羽鎮守荊州,約一年後又調諸葛亮等入蜀,獨留關羽坐鎮荊州。

建安二十年春,孫權向劉備要荊州不成,便派呂蒙奪取了長沙,桂陽二郡,并圍攻零郡。同年五月,劉備率軍五萬到荊州,欲奪回二郡,令關羽率兵三萬到益陽。這時,東吳也做好了迎戰的準備,又用計騙降了一直堅守零陵的郝普,佔領零陵郡。東吳大將魯肅也率軍屯益陽。魯肅在益陽時,邀關羽相會,關羽按約將軍隊停與百步之外,只帶二三各隨從單刀赴會,並全身而退。

此後東吳一直想攻佔荊州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),劉備稱漢中王,認命關羽為前將軍,假節鉞(符節及斧鉞,古代出兵征討時,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)。七月,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,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。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,擾亂敵人後方。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,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,生擒于禁,威震華夏,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。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,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。曹操採用此策。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,並在十月出軍,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。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,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洩漏出去,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,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,曹魏作收魚人之利。曹操命人寫成文字,用箭射到關羽營中。但關羽看到了之後,猶豫不決,又耽誤了時間。

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,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,孫權派人來誘降,二人便投降了孫權。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,出兵配合曹軍,前後淹擊蜀軍,蜀軍潰敗。

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,他們日夜兼程,連續數日未休息,十分疲累。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。關羽被擒後,堅決不降,被東吳斬殺,死時約五十六歲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07-3-23 19:02:11 | 顯示全部樓層
【張飛(?年—221年),字益德】,涿郡人(今河北涿州)。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。

生平

184年,黃巾民變,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,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。三人情同兄弟,劉備坐下時,二人常不辭辛勞隨身守護,有時一站就是大半天。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,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,劉備被封為平原相,時關羽、張飛任別部司馬,分統部曲。

198年,曹操擊敗呂布,被任命為中郎將。後來劉備再依袁紹、劉表 ,最後屯兵於新野。幾年後,劉表死,曹操南下,劉備棄新野行陸路南逃,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,在當陽踫上,劉備棄妻先逃,張飛帶領二十騎拒後,張飛斷橋、立於河邊,大叫:「身是張益德也,可來共決死!」無人敢上前,劉備等人才得以安然撤退。赤壁之戰後,劉備奪下荊南,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、征虜將軍,封新亭侯,後轉到南郡。

後來劉備入益州,不久與劉璋反目。213年,張飛、諸葛亮、趙雲等領荊州兵入蜀增援。到達江州,遇上劉璋大將嚴顏,嚴顏被張飛生擒,嚴顏拒降的豪氣感動了張飛,被張飛引為上賓。大軍繼續分定諸郡縣,後推進至成都,與劉備會合。劉備成為蜀主,賜張飛黃金五百斤,銀千斤,錢五千萬,錦緞千匹。

218年,曹操擊敗張魯後,曹營名將張郃率軍進入益州東北部,此地雖屬益州但向來為張魯的領地。劉備遂任張飛為巴西太守,出兵爭奪,兩軍對持五十多日。後來,張飛率精兵萬多人,邀張郃軍交戰,因山道狹窄,前後不能相救,張郃大敗,棄馬與十餘人爬山退還南鄭。此戰不僅拓增劉備方領土,更使保住蜀地門戶,使益州轉危為安。張飛隨即參與攻打漢中的戰事。219年,劉備據有漢中,稱漢中王,拜張飛為右將軍,假節鉞。不久,關羽被孫權所殺。

221年,劉備稱帝,張飛遷為車騎將軍,領司隸校尉,進封西鄉侯。同年,劉備稱為關羽報仇,東征東吳,張飛在閬中準備出兵會師江州。臨近出發時,被其麾下將領張達、范疆謀殺,更帶同其首級奔赴孫權,劉備聞得張飛都督有表,大叫:「噫!飛死矣。」後主劉禪時追諡為桓侯。

其屍體軀幹被埋葬在閬中,頭顱埋葬在雲陽,並分別建有張桓侯祠和張桓侯廟。

特徵

張飛為人勇猛,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嚇退曹軍。而且書法不錯,擅畫美人,現今仍有其墨寶、畫像留下。張飛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,如劉巴初降,張飛立即到其家拜訪,但劉巴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,張飛雖然氣憤,但沒有抱怨說一句。張飛也惜英雄重英雄,如捉到嚴顏時,嚴顏寧死不屈,張飛敬重其為人,將嚴顏收為將領。

可是張飛脾氣暴躁,對士兵非常嚴厲。劉備時常勸張飛:「卿刑殺既過差,又日鞭撾健兒,而令在左右,此取禍之道也」但張飛不聽。果然張飛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。

家庭



* 夏侯氏,夏侯淵之女。十三、四歲時,出城斬柴時,被張飛捉到,納為夫人。夏侯淵死後,將其下葬。

子女

* 張苞,張飛長子。早夭。
* 張嗣,張飛次子。官至侍中尚書僕射。
* 敬哀皇后,張飛長女,劉禪之妻,夏侯霸從妹。先被納為劉禪之妃。後立為皇后,號敬哀皇后。238年卒,葬南陵。
* 張皇后,張飛次女,劉禪之妻。其姊敬哀皇后死後,於238年正月立為皇后。蜀漢滅亡後,隨劉禪到洛陽。



* 張遵,張苞之子,為尚書。魏滅蜀之戰時,隨諸葛瞻守於綿竹關,與鄧艾交戰,戰死。

評價

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:「關羽、張飛皆稱萬人之敵,為世虎臣。羽報效曹公,飛義釋嚴顏,並有國士之風。然羽剛而自矜,飛暴而無恩,以短取敗,理數之常也。」

郭嘉、程昱稱關羽、張飛:「萬人敵」

劉曄稱關羽、張飛:「勇冠三軍」

周瑜稱關羽、張飛:「熊虎之將」

傅幹:「勇而有義,皆萬人之敵,而為之將。」

楊戲的《季漢輔臣贊》中贊關雲長、張益德:「關、張赳赳,出身匡世,扶翼攜上,雄壯虎烈。藩屏左右,翻飛電發,濟於艱難,贊主洪業,侔跡韓、耿,齊聲雙德。交待無禮,並致姦慝,悼惟輕慮,隕身匡國。 」

關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後世都成為勇猛善戰的代名詞:

晉書劉遐傳:「晉劉遐每擊賊,陷堅摧鋒,冀方比之關羽、張飛。」

魏書崔延伯傳:「崔公,古之關張也。」

可參考趙翼著《廿二史劄記》卷七關張之勇的部份,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、或關張用作勇將代名詞的資料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07-3-23 19:03:22 | 顯示全部樓層
趙雲
趙雲係用白袍銀甲,白馬银槍

趙雲(?∼229年),字子龍,常山真定人(今河北正定),中國三國時期蜀漢的著名將領。

生平

趙雲原屬幽州軍閥公孫瓚,並為劉備主騎兵。

趙雲後來追隨劉備,在其麾下歷任牙門將軍、偏將軍、翊軍將軍、輔佐劉備建立蜀漢,成就一代霸業。蜀後主劉禪繼位後為中护军、征南將軍,封永昌亭侯, 又拜鎮東將軍。

227年,趙雲隨蜀漢丞相諸葛亮入漢中,次年出征曹魏,曾於箕谷設置疑兵,牽制魏軍主力。北伐失利後,貶為鎮軍將軍,不久去世。

261年後主追諡趙雲為順平侯。趙雲有兩個兒子,長子趙統承繼爵位,次子趙廣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。

據《三國志》記載,有關趙雲的著名事跡有「長坂亂軍之中救後主劉禪」,《雲別傳》中記載有「截江奪阿斗」、「汉水空營退曹軍」等。

羅貫中所著歷史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,劉備自立漢中王後,趙雲位列「五虎上将」之一。小說中的趙雲武藝超群、膽大心細,而且德行高尚。

據《雲別傳》記載:「雲身長八尺,姿顏雄偉」,劉備也稱譽他「一身是膽」。三國時陳壽,楊戲稱其「強摯壯猛」,「猛將之烈」,「以忠勇稱」。

趙雲的歷史資料

趙雲事跡多出於《雲別傳》,在《三國志》中別傳沒有作為正文內容,而是以註解形式出現。《三國志》原書中並無註解,註解乃後世南朝宋人裴松之所添加。

但亦有史家認為《雲別傳》內容以史料而論並不嚴謹,所記載皆是與趙雲相關的軼事,且與《三國志》本身有所矛盾,真實性有待商榷。此說由清朝義門先生何焯指出。他認為《雲別傳》或係根據趙家家傳改編,語多溢美。何氏指出的疑點之一為劉備於221年準備東征吳國時,由趙雲(而非諸葛亮)勸阻劉備不要東征是不合情理,應是子孫溢美。然而,此類觀點並不多見考﹐並被一些史學者指過分疑古。

現代趙雲祠墓地址:

1. 四川大邑--子龍庙,順平侯趙雲墓
2. 河北正定--趙雲廟
3. 台灣台南縣佳里鎮子良里(子龍里)--子龍廟

清朝記載祠廟另有:

1. 河南南陽南三十里屯東趙雲祠墓
2. 四川黎州(今漢源)大渡河守禦所安靖壩左趙雲祠
3. 湖广桂阳州(今湖南郴州桂陽)城外芙蓉山下趙雲祠

湖北當陽(長坂)有子龍閣,子龍路;湖北赤壁有子龍灘。湖南常德安鄉有子龍庵;桂陽有蒙泉(又名萬軍泉,趙雲八角井)。四川成都和平街原名為子龍塘街,和平街小學在相傳是順平侯洗馬池故址;成都龍泉石經寺(歷名靈音寺,天成寺)相傳初為趙雲祭祀家廟。重慶长寿有趙雲寨;重慶市中大陽溝白龍池相傳為趙雲駐江州白龍馬廄。陝西宁强有子龍駐軍處,子龍山。


赵云:字子龙,常山真定人氏,白袍银甲,白马银枪。赵云的枪法学自三国时期武术名家童渊。童渊本来只收徒两人,一人是“宛城侯”张绣,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张任。两人均学了他的“百鸟朝凰枪”,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。童渊晚年隐居深山,后经赵云求拜,收了赵云为关门弟子,谁也不知道。赵云艺成下山后,自创了一套“七探蛇盘枪”。初战成名于公孙赞与袁绍的战役,当大将文丑追杀公孙赞时,赵云单人独骑杀败文丑,枪挑鞠义,保护公孙赞,并助其反败为胜。此后赵云除了在新野枪挑曹洪的头盔,便没有再杀敌的机会,直到长坂坡当阳道,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三进三出,才真正一战威震天下。

一九九九年三月,中央政府的一支考古隊伍將劉備墓出土,發現了一大批東漢未年的文物。當中最叫人咋舌的,是發現了漢先主劉備的手稿,揭開了二千年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,三國名將趙雲,竟然是女扮男裝的,而且與劉備有著不只是君臣的關係!

手稿中劉備多次提到與諸葛亮討論趙雲的名份問題。可惜因為內部政策關係,官方只公開了部分的手稿內容,且不多提到關鍵內容。可是有學者就本身三國廣為人知的故事作出分析,提出多點指出本身趙雲的性別也是有跡可尋的,且看以下分析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一、趙雲廿十歲出頭便跟著劉備,從界橋到長阪坡的時候十八年,後來還跟著劉備、諸葛亮幾次出訪東吳,但照樣年輕貌美,面孔白晰,不象別的那些男人,鬍子拉碴的。

二、長阪坡一戰,劉備自己也把妻兒老小都丟了,自個兒逃命。反倒是趙雲,單槍匹馬七進七出,把小阿斗 救了出來,這不是女人的母性是甚麼?而且惡戰當中,小阿斗不但不
哭,反而睡得香甜,試問哪個大男人有這樣的本事?

三、趙雲救出了小阿斗,回到劉備陣地。劉備居然說出“小娃兒險折吾大將!”的說話,再扔低自己的孩子強調趙雲的重要性。這分明是劉備無法用言語表達趙雲對自己所奉獻的感激,只好扔阿斗表示趙雲的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。

四、趙雲本身跟從公孫瓚,在北海救孔融一役中與劉備懈逅,根據陳壽三國志的說法,劉備與趙雲臨別時“執雲之手依依不捨”。男人見到男人,頂多是識英雄重英雄,互相尊重,何來依依不捨?可見趙雲是一個清麗脫俗的美女。
五、趙雲不願意結婚,趙範要把守寡的嫂子介紹給趙雲。按照常理,趙雲不願意也就算了,但他竟然和和趙範翻臉,逼得趙範再次反對劉備。一個男人為甚麼會對娶一個女子那麼厭惡?這一點也是十分可疑的。

六、趙雲是女扮男裝,劉備、諸葛亮肯定是知道的,所以劉備安排趙雲保護家小,換了別人,關羽憋得紅著臉,既不忍心也不放心,張飛又是粗人,不夠細心,別的人就更信不過了。

七、趙雲本領高強,對劉備這麼忠心耿耿,劉備、諸葛亮卻一直不肯重用趙雲,極少給予趙雲獨領三軍的機會。趙雲從未試過當一城太守,每次也只是跟隨劉備當私人保鑣。如果說門第之見,那關、張不也是出身低微?如果說是不信任,那也不會把一家老小的性命托付給趙雲;如果說不知道他的膽略,劉備自己不也說過“子龍一身都是膽”。一個一身都是膽的武將為其麼會不被重用?原因很簡單,就是劉備不太願意自己的女人冒太多的險。

八、曹操在長阪坡為甚麼下令不准放箭,只要活捉趙雲?如果說愛惜人才,文的如審配、
陳宮,武的有文醜,還有活捉的呂布,他都照殺可也,毫不在乎,為甚麼這麼在乎趙雲?只要想想曹操是個花心的老色鬼,就該知道答案了。曹操怎么會知道這個秘密呢?最大的可能該是徐庶告訴他的。九、劉備在策封五虎將時,關羽曾大發雷霆,表示不與黃忠等老將為伍。可是關羽在效力曹操時曾謙虛地說自己不如張飛勇猛,試問一個如此謙虛的人為甚麼會為與老將為伍發怒?可見事實的真相是關羽根本不是為與老將為伍發怒,而是為與女子為伍而發怒。十、正因為趙雲是女扮男裝,又長期跟隨劉備,所以和劉備的幾個夫人也有恩恩怨怨。麋夫人跳井自殺,只是趙雲一面之詞,死無對證,難保這不是爭風吃醋,趁亂加害的一起謀殺。十一、趙雲和劉備的特殊關係,使他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。跨江截阿斗,趙雲作為一個武將,卻能管劉備的家事,還能對孫夫人拔劍相向,差一點把孫夫人逼得跳江,連張飛這個結義的大老粗都覺得過分了,趙雲卻做得出,這完全由趙雲在劉家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。十二、劉備去東吳娶親,帶著趙雲去,諸葛亮給趙雲三個錦囊,過去的密信有蠟丸,或者象曹操那樣送個盒子,偏偏諸葛亮給趙雲的卻是女人用的錦囊,本來送給別人女人的東西會惹得別人不高興的,諸葛亮也知道這一點,所以他在五丈原把女人的衣服送給司馬懿,目的是為了激怒他。可他送趙雲錦囊,一個送得,一個收得,用心良苦,可見一斑。十三、趙雲之死,是給趙夫人用針紮死的,趙夫人為甚麼跟趙雲有深仇大恨?分析起來,一定是趙雲為了掩人耳目,假意娶了親,還領養了兩個孩子,但趙夫人肯定是知道真相的,想到一輩子就給騙了,能不生氣嗎?所以說,趙雲其實和聖女貞德一樣,是個在亂世年頭,敢於在男權社會中,以自己本領和膽量展示自己才華的獨特女性。只是在那個封建社會?,她們只能喬裝改扮,扮演了一個扭曲的男性形象以逃避社會的排斥。聖女貞德阻止了英國人的南侵,歷史性地拯救了整個法蘭西。趙雲雖然沒有聖女貞德般的影響力,可是兩千年過去了,她依然以特殊的魅力活在世人心?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07-3-23 19:04:50 | 顯示全部樓層
諸葛亮
諸葛亮(181年—234年),字孔明,號臥龍先生,琅琊郡陽都人(今山東省沂南縣)。三國時期蜀國大臣,著名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外交家。

早年生平
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陽都,家世一千石(即俸祿為一千石糧食)。9歲母親章氏去世。12歲父親諸葛珪去世。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。197年叔父去世,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移居南陽郡。地點在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;一說在當時可能屬於南郡的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西。雖從事農業耕種,仍志向遠大,自比管仲、樂毅,別人常常笑他,只有與諸葛亮友好的崔州平、徐庶相信諸葛亮有這樣的才能。諸葛亮曾求學於司馬徽、龐德公(龐統之叔)等當時名士,並娶名士黃承彥之女為妻。

[編輯]
輔佐劉備
207年劉備三顧茅廬,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,即著名的「隆中對」,旋即出山輔助劉備。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加以藝術描寫,遂成為儒家傳統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。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,被派往東吳,負責聯吳抗曹,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。使得赤壁之戰中,劉備協助孫權大敗曹操軍,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。赤壁之戰後,協助劉備平定荊南。後劉備入蜀,諸葛亮坐鎮荊州。但龐統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蜀,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。

諸葛亮在川期間,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,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。對出身貧寒而有才幹的士人,也大力拔擢,被稱讚為能盡時人之器用。他法令嚴明,賞罰必信,推行屯田政策,改善民族關係。221年劉備稱帝,建立蜀漢,諸葛亮受任丞相、錄尚書事。223年(章武三年),劉備病篤,臨終托孤於諸葛亮。劉禪繼位,他以丞相輔政,又領益州牧,封武鄉侯。對於諸葛亮何時當政有爭議。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,一直委以重任。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,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張。

[編輯]
主政生涯
諸葛亮主政後,先重建和吳國的聯盟關係,建興三年(225年)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(即今雲南、貴州和四川的南部)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動叛亂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,深入不毛之地,採取參軍馬謖建議,以攻心為主,打擊為首分子,盡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,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。一年多後,這些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,為後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。

[編輯]
北伐與過世
主條目:北伐(諸葛亮)

建興六年(228年)春,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,開始第一次北伐。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,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反。建興十二年(234年)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魏國中病故於五丈原,享年54歲,歸葬定軍山。

[編輯]
武侯祠
諸葛亮死後由多個地方修建武侯祠紀念武鄉侯諸葛亮。全中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,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川成都、河南南陽、陝西漢中市勉縣、漢中市城固縣武侯祠。 他出戰時寫了一份出師表來給劉禪。

[編輯]
世俗文化中的諸葛亮
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《三國演義》一書的渲染與宣揚,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。他的隆中對、火燒博望、火燒新野、舌戰群儒、草船借箭、借東風、火燒赤壁、三氣周瑜、七擒孟獲、六出祁山、揮淚斬馬謖、空城計……等故事家喻戶曉。

傳說中諸葛亮南征時發明了饅頭以代替祭祀用的人頭。

現有「事後諸葛亮」一說,意思是事後聰明;「三個臭皮匠,頂個諸葛亮」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。

注:「三個臭皮匠,頂個諸葛亮」可能是「三個臭裨將,頂個諸葛亮」的訛傳,參見諧音訛傳成俗語。

[編輯]
諸葛亮的扮演者
在各種地方戲劇中不計其數的人扮演過諸葛亮。其中比較著名的有:

越調申鳳梅
京劇老生馬連良
李法增在電視連續劇《諸葛亮》中扮演諸葛亮。
唐國強在電視連續劇《三國演義》中扮演諸葛亮。
鄭少秋在電視連續劇《諸葛亮》中扮演諸葛亮。
[編輯]
著作
西晉陳壽撰《諸葛亮集》二十四篇,十萬四千多字。
明王士騏撰《武侯全書》
清張澍撰《諸葛忠武侯文集》
《隆中對》
《悼周瑜》(亮本傳及瑜本傳未見,唯演義有載,恐非亮作,當為羅貫中之藝術添加)
《前出師表》
《後出師表》(《後出師表》疑為後人偽作,陶元珍所著魏晉史叢考的第一篇《世傳諸葛亮後出師表辨證》(全文)加以考證。)
《誡子書》
《誡外甥書》
《將苑》(又名《心書》,多數學者認為非諸葛亮所作,多為後人託諸葛之名而作)
《馬前課》(絕非諸葛亮著作)
《便宜十六策》
[編輯]
後人評價
陳壽在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的後面稱他「科教嚴明,賞罰必信,無惡不懲,無善不顯,至於吏不容奸,人懷自厲,道不拾遺,強不侵弱,風化肅然也。」

尚馳《諸葛武侯廟碑銘序》所說「至令官書廟食,成不刊之典,一山之內,每有風行草動,狀帶威神,若歲大旱,邦人禱之,能為雲為雨,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,生死古今一也。死而不朽,反貴於生。」[《唐文粹》]

呂溫《諸葛武侯廟記》說,諸葛亮「大勛未集,天奪其魄。至誠無忘,炳在日月,烈氣不散。長為雷雨。」[《唐文粹》]

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作名為《蜀相》的七言律詩表達了其景仰之情,詩曰:

丞相祠堂何處尋,錦官城外柏森森。
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音。
三顧頻煩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。
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。
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,為清朝趙藩所作,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重視。


位於成都武侯祠的諸葛亮殿。能攻心則反側自消,從古知兵非好戰;
不審勢即寬嚴皆誤,後來治蜀要深思。
魯迅先生在《中國小說史略》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:狀多智而近妖。

[編輯]
配偶、子女及後裔
[編輯]
配偶
根據《三國志》引《襄陽記》的記載,諸葛亮的妻子是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氏。黃承彥知道諸葛亮在考慮娶親,就對他說:「我聽說你正在挑選老婆。我有一位相貌醜陋的女兒,生得黃頭髮黑皮膚,但是才能和你相匹配。」結果諸葛亮答應了,馬上把黃氏迎娶過來。當時的人把這件事當作笑談,鄉間有句諺語說:「莫作孔明擇婦,正得阿承醜女。」

黃氏亦有一名作「黃月英」。

[編輯]
子女
諸葛喬:諸葛亮嗣子,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,字伯松、原字仲慎,官至翊武將軍。
諸葛瞻:(西元227年—263年)字思遠,17歲時,被後主劉撣招為駙馬.歷任騎都尉、侍中、尚書 僕射加軍師將軍等職。西元261年後,與董殿共同執掌蜀漢軍政。西元263年,魏將鄧艾入蜀,諸葛瞻率軍至涪迎戰。鄧艾在陣前寫信誘他投降,諸葛瞻怒斬來使。在綿竹與魏軍決戰時,由於寡不敵眾,與其子諸葛尚一同壯烈戰死。
諸葛懷:諸葛亮幼子,晉太傅王覽建議朝廷,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,惟諸葛懷未至。經查訪得知,原打算給諸葛懷封爵,他推辭說生活可以自給,無才幹補閏,願終老於家。晉帝同意了他的請求。
諸葛果:諸葛果,諸葛亮的女兒。成都西南有朝真觀,即乘煙觀。古老相傳諸葛果在這?修行和成仙升天。
諸葛亮流傳有〈誡子書〉:「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,非澹薄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,非學無以廣才,非志無以成學。淫慢則不能勵精,險躁則不能治性。年與時馳,意與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窮廬,將復何及!」。

[編輯]
後裔
根據古代史料,有關諸葛亮後裔三代之後裔孫下落均無記載。1992年,浙江蘭溪諸葛村發現《高隆諸葛氏族宗譜》,據此記載,自宋代以來諸葛亮後裔一直生活在浙江蘭溪一帶。

現在諸葛亮的後裔主要聚居在建德、蘭溪、龍游三市縣相鄰的50公里範圍內的11個村鎮中,那裡有諸葛亮的後裔八千餘人,多是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孫。

諸葛亮後裔聚居浙江是從其第14代孫諸葛利任五代時壽昌縣縣令開始的。五代時的壽昌即今浙江建德。諸葛利生子諸葛青,諸葛青的長子諸葛承陰的後代於南宋時遷到泉麓村。泉麓村現屬蘭溪市,現該村有109戶569人,其中450人是諸葛氏後裔。諸葛青之次子諸葛承枯的後代從壽昌遷到石鼓坂腳,石鼓坂腳即今浙江省建德縣李家鎮石鼓村,現那裡有諸葛後裔292人。諸葛青之四子諸葛承突的後代從壽昌遷到浙江省龍游縣華龍村定居,目前這裡有諸葛後裔49戶230人。諸葛青的三子諸葛承載的後代於南宋時遷居到浙江高隆定居,高隆之名,取諸葛亮高臥隆中之意。高隆即今蘭溪市諸葛鎮。諸葛後代散居在高隆周圍的7個村落生息繁衍,到了明朝人們便開始稱高隆為諸葛鎮了,這個稱呼一直叫到現在。現在的諸葛鎮有諸葛後裔2500人,是諸葛後裔最集中的地方,現已成為諸葛後裔的活動中心。

諸葛鎮保存有始建於明代的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。在大公堂內的寶樓上珍藏著 《諸葛氏宗譜》,這本宗譜共修過15次,第一次在南宋初年,最後一次在1947年,當時的國民黨元老陳果夫為這部宗譜的最後修訂寫了序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07-3-23 19:05:29 | 顯示全部樓層
馬超
《悲劇人物•流星豪傑馬孟起》


回看諸版友對馬超的評價似乎不大好,這大都是因為他的疑心、私心,先後導致馬騰殞命、敗走羌地、先附張魯再投劉備等劣跡所致罷…其實終其一生,可謂如流星般輝煌,然而短暫。敝人觀之,嘆息良久。馬超在蜀國將領中地位甚高,僅次於關、張。首先介紹一下馬超生平。他成名的時間甚早,馬超在歷史上的首次亮相,就是曹操征討袁尚之時,袁尚別遣郭援、高幹結連匈奴單于寇平陽,馬超受父命出討:

《三國志•蜀書•馬超傳》:「司隸校尉鍾繇鎮關中,移書(韓)遂、(馬)騰,為陳禍福。隨繇討郭援、高幹於平陽,超將龐德親斬援首」
《三國志•魏書•鐘繇傳》:「張既說馬騰會擊(郭)援,超將精兵逆之。援至,果輕渡汾,眾止之,不從。濟水未半,擊,大破之,斬援,降單于。」
《三國志•魏書•張既傳》:「袁尚拒太祖於黎陽,遣所置河東太守郭援、并州刺史高幹及匈奴單于取平陽,發使西與關中諸將合從。司隸校尉鍾繇遣既說將軍馬騰等,既為言利害,騰等從之。騰遣子超將兵萬餘人,與繇會擊幹、援,大破之,斬援首。」

初出茅蘆第一功,此役奠定了馬超的威名;在對郭援一戰中,他「為飛矢所中,乃以囊囊其足而戰,破斬援首」;他的武勇,連曹操也留上了神,所以「初,曹公為丞相,辟騰長子超,不就。超後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,討郭援…詔拜徐州刺史,後拜諫議大夫。及騰之入,因詔拜為偏將軍,使領騰營。」、「為偏將軍,封都亭侯,領騰部曲。」(《三國志•蜀書•馬超傳》)馬超此時三十六歲,已經是一方領袖。

接下來便是馬超的高峰時期,亦即《演義》中十分精采的潼關之戰。《馬超傳》中只記載了戰事起因、取敗經過等:「超既統眾,遂與韓遂合從,及楊秋、李堪、成宜等相結,進軍至潼關。曹公與遂、超單馬會語,超負其多力,陰欲突前捉曹公,曹公左右將許褚瞋目盻之,超乃不敢動。曹公用賈詡謀,離間超、遂,更相猜疑,軍以大敗。超走保諸戎,曹公追至安定,會北方有事,引軍東還。」

這樣的記載不免失色,反而不如《魏書•武帝紀》中那般詳盡,敝人姑將此役分為五個階段:

「是時關中諸將疑繇欲自襲,馬超遂與韓遂、楊秋、李堪、成宜等叛。遣曹仁討之。超等屯潼關,公敕諸將:『關西兵精悍,堅壁勿與戰。』秋七月,公西征,與超等夾關而軍。」

第一段交待馬超起兵的經過。曹操對於勇名遠播的關西兵絲毫不敢懈怠,營造了戰前緊張的氣氛。同時突出馬超自疑的性格。

「公急持之,而潛遣徐晃、朱靈等夜渡蒲阪津,據河西為營。公自潼關北渡,未濟,超赴船急戰。校尉丁斐因放牛馬以餌賊,賊亂取牛馬,公乃得渡,循河為甬道而南。」

這段馬超軍稍佔上風;《曹瞞傳》有更仔細的記載:「公將過河,前隊適渡,超等奄至,公猶坐胡床不起。張郃等見事急,共引公入船。河水急,比渡,流四五里,超等騎追射之,矢下如雨。諸將見軍敗,不知公所在,皆惶懼,至見,乃悲喜,或流涕。公大笑曰:『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!』 」
此段主要刻劃了曹操的(故作?)冷靜無懼,與及遭馬超突擊的狼狽。

而《山陽公載記》亦有云:「『初,曹公軍在蒲阪,欲西渡,超謂韓遂曰:『宜於渭北拒之,不過二十日,河東穀盡,彼必走矣。』遂曰:『可聽令渡,蹙於河中,顧不快耶!』超計不得施。曹公聞之曰:『馬兒不死,吾無葬地也。』 」
若這段記載屬實,則馬超亦非徒恃勇力之輩,甚至曹操亦為之忌憚。

「賊退,拒渭口,公乃多設疑兵,潛以舟載兵入渭,為浮橋,夜,分兵結營于渭南。賊夜攻營,伏兵擊破之。超等屯渭南,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,公不許。九月,進軍渡渭。」

第三段,曹操軍漸扭轉形勢,兩岸夾擊,迫使關西軍退求許和。

「超等數挑戰,又不許;固請割地,求送任子,公用賈詡計,偽許之。韓遂請與公相見,公與遂父同歲孝廉,又與遂同時儕輩,於是交馬語移時,不及軍事,但說京都舊故,拊手歡笑。既罷,超等問遂:『公何言?』遂曰:『無所言也。』超等疑之。」

歷史上頗著名的反間計。曹操善於捕捉敵人心理,巧施計策,效果顯著。此段亦再次突顯馬超多疑的性格。(其實難怪,馬騰與韓遂關係本甚差劣)

「他日,公又與遂書,多所點竄,如遂改定者;超等愈疑遂。公乃與克日會戰,先以輕兵挑之,戰良久,乃縱虎騎夾擊,大破之,斬成宜、李堪等。遂、超等走涼州,楊秋奔安定,關中平。」

最後,就是《演義》中的「抹書間韓遂」。配合之前的部署,使馬、韓相疑,曹軍乘時縱擊,一舉功成。正史這場戰爭中,馬超雖然沒有把曹操殺得割鬚棄袍,然而確使馬超「聲價蓋天高」;而且此戰情節吸引,確可成為一個故事單元,讓後世傳誦。

馬超最為人所詬病的,是他罔顧父弟生死,結連韓遂、楊秋等西北軍團,起兵討操,進迫潼關,最終使馬騰先遭軟禁,後被宰戳。在史書上馬超起兵的動機是「疑(鐘)繇欲自襲,馬超遂與韓遂、楊秋、李堪、成宜等叛」,聽上去就是因為心虛、自疑,結果先發制人,起兵舉事。然而曹操之所以有潼關的苦戰,可說是對敵人的誤料。曹操之所以徵馬騰為衛尉,一來是安撫西北,二來是以騰為質,使關西馬超不敢妄動。某程度上,曹操以為馬超必以父親為重,故此放鬆了對關西的戒備。如此一來,馬超軍隊受制於曹操。在馬超眼中,父親之命懸於敵手,常恐為曹操所脅,往後受盡其指點,疲於奔命,最終為其所收伏,這是放眼可見的將來。怎樣才可擺脫這種將來?唯一的做法,就是背上不孝之名,隱忍喪父之痛,放棄父親,摧毀敵人手中最大的棋子。姑勿論此舉對錯,這一奇著確使曹操狼狽一時(可惜馬超武運不佳)。

經歷渭水敗戰,馬超逃入羌地,而河間有蘇伯作亂,於是曹操亦班師回朝。參軍楊阜對曹操說:「超有信、布之勇,甚得羌、胡心。若大軍還,不嚴為其備,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。」楊阜的預測沒錯,驍勇莫當的馬超果然捲土重來。

「超果率諸戎以擊隴上郡縣,隴上郡縣皆應之,殺涼州刺史韋康,據冀城,有其眾。超自稱征西將軍,領并州牧,督涼州軍事。」馬超迅起,驚動關隴;《楊阜傳》記「超盡兼隴右之眾,而張魯又遣大將楊昂以助之,凡萬餘人,攻城。」可見馬超進迫之勢甚烈。挾著報父仇、雪恥辱心態而反噬的馬超,正欲討操復讎,可惜戰神不祐,在強進猛攻之際,再遭挫敗。

由於馬超名聲不佳,起兵時又殺掉請降的冀城官吏,其後不事安撫人心,復置舊吏於城,最後引致「(韋)康故吏民楊阜、姜敘、梁寬、趙衢等,合謀擊超。阜、敘起於鹵城,超出攻之,不能下;寬、衢閉冀城門,超不得入。」一代豪傑,又遇敗走窘境。

「進退狼狽」的馬超,決定投奔漢中的張魯。誰知「魯不足與計事,內懷於邑」,使超無展才之地。最後「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,密書請降。」正式成為蜀國大將。

屢戰屢敗的馬超,不能盡展英勇的才能,就是在入蜀後,亦只草草了結殘生。馬超在蜀雖歷任顯職(平西將軍都亭侯→左將軍假節→驃騎將軍領涼州牧,封斄鄉侯),但除了戍鎮國土、別屯下辦,阻遏北戎外,幾乎沒有作為,結果於章武二年(公元二二二年)病逝,享年僅四十七歲,追諡威侯。

又,馬超的一生,家庭緣極薄。馬氏一族先在許都慘遭滅門夷族,後來馬超敗走涼州,曹操又「詔收滅超家屬」,馬超入蜀之時,「其庶妻董及子秋,留依張魯。魯敗,曹公得之,以董賜閻圃,以秋付魯,魯自手殺之。」;後來張魯收超,想以女兒許其為妻,但由於超有害父命、滅宗親的劣跡,結果有人進言道:「有人若此不愛其親,焉能愛人?」可見馬超在當世名聲之差。馬超常對家族彌夷感到唏噓痛心,在馬超未反之時,他的婦弟馬种留在三輔,後來馬超戰敗,馬种先入漢中,所以幸得保存。一次正旦之日,馬种向馬超祝賀慶節,馬超卻搥胸哀道:「闔門百口,一旦同命,今二人相賀邪?」悲傷乃至於吐血,令人心痛。在馬超臨死前向劉備上疏中也道:「臣門宗二百餘口,為孟德所誅略盡,惟有從弟岱,當為微宗血食之繼,深託陛下,餘無復言。」一代流星名將,沒落得如此孤獨悲楚、蕭瑟苦痛,敝人讀此,寧不悲乎!

馬超宗親家族,三遭夷滅(許昌其一、涼州其二、漢中其三),皆繇曹操之手;然迄超一生,未能手刃讎敵以報大仇,悲哉!馬超有信、布之勇,黥、彭之武,起事之初,累遭敗績,及歸先主,亦未顯其能,致使驍驥之將,終以鬱鬱,惜哉!後人遙望,亦徒黯然寄意、泫然涕下耳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07-3-23 19:07:53 | 顯示全部樓層
黃忠
黃忠(?? — 220年),字漢升,荊州南陽(今河南省南陽市)人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。

黃忠原在荊州軍閥劉表麾下任職中郎將,與劉表從子劉磐共守長沙攸縣。及後曹操南侵荊州,仍擔故任,假行裨將軍,統屬於長沙太守韓玄手下。

赤壁之戰後,劉備征荊南四郡。武陵太守金旋、長沙太守韓玄、桂陽太守趙範及零陵太守劉度投降。黃忠侯隨韓玄投靠劉備,並隨劉備軍隊入川。後劉備與劉璋決裂,黃忠於葭萌關受任進攻成都,作戰時身先事卒、勇冠三軍。益州定後,被封為討虜將軍。

219年,劉備北攻漢中時,黃忠在定軍山戰役中,對著魏軍將領夏侯淵的精英部隊,仍帶領士卒奮勇殺敵,更斬殺夏侯淵,大敗曹軍,被升為征西將軍。同年,劉備稱漢中王,改封黃忠為後將軍,賜關內侯,與張飛、馬超、關羽同位。黃忠次年病死。追諡剛侯。

現在四川成都西郊營門口黃忠村,建有「黃忠墓」。

三國志評曰:「黃忠、趙雲強摯壯猛,並作爪牙,其灌、滕之徒歟?」

楊戲的《季漢輔臣贊》中贊黃漢升:「將軍敦壯,摧峰登難,立功立事,於時之幹。」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07-3-23 19:08:45 | 顯示全部樓層
姜維
姜維字伯約,天水冀人,年少時父親戰死,和寡母相依為命。姜維個性冷刻,頭腦清楚,工作相當認真。史籍上記載,姜維精通鄭玄之儒學,但為人好立功名,善於結交黑白兩道,雖為布衣,在地方上卻擁有相當影響力。不久,便以姜維的父親昔日頗有戰功,且為因公殉職,乃由郡太守賜姜維中郎官,參與郡中軍事。

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,由於天水太守馬遵疑神疑鬼,逼使姜維不得不投奔諸葛亮。在和諸葛亮深談後,姜維大為感動,決心為光復漢室的大志而努力。

不久,馬謖兵敗街亭,諸葛亮從隴西緊急撤軍,姜維隨軍行動,因而與寡母離散。不久,其母派人送家信要求姜維回到故鄉,姜維卻慨然嘆道:「良田百頃,不在一畝,如今我已立志為光復漢室而效勞,只好移孝作忠,無法遵母命回鄉了。」

諸葛亮聞之非常感動,乃任命姜維為參謀本部的倉曹掾,並加封奉義將軍、當陽亭侯。姜維當年僅二十七歲。

諸葛亮非常喜歡姜維的才氣,他在寫給留府長使張裔和參軍蔣琬的信中表示:「姜伯約忠勤時事,思慮精密,.......,其人,涼州之上士也。」又稱「姜伯約敏於軍事,既有膽義,深解兵意。.......,此人心存漢室,而才兼於人......。」不久,又由朝廷加升姜維為中監軍征西將軍。

諸葛亮北征期間,姜維是參謀本部地位僅次於楊儀的要員,由於他文武兼備,在戰術規劃上承擔了更重要的任務。諸葛亮病逝後的撤軍行動中,負責抵擋司馬懿的追兵斷後重任的便是姜維。返回成都後,姜維受任右監軍輔漢將軍,實際統領諸軍,進封為平襄侯。

延熙元年,大將軍蔣琬進駐漢中,姜維隨侍在側,實際指揮軍事作戰,不久,蔣琬升遷大司馬,姜維也以司馬職銜,參與軍政決策,並數度由祈山西戰線,領軍北伐。延熙六年,蔣琬表姜維任鎮西大將軍,領涼州刺史,儼然成為蜀漢北伐軍團的總軍頭。這段期間,蔣琬和姜維配合甚佳,也是姜維最得心應手的時刻。

蔣琬去世後,姜維遷升衛將軍,和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。姜維連敗汶山平原夷人、魏大將軍郭淮軍團,聲勢大振。但費禕卻以連年征戰,蜀漢國力大損,反對大規模用軍。姜維雖數度計劃由涼州大軍北伐,但費禕常祇批准一萬以下的兵員而已,讓姜維無法發揮實力。

延熙十六年,費禕遇刺逝世,鷹派立刻掌有實權。連續三年,姜維三次對曹魏用兵,雖有小勝,但都因糧食運送困難,不得不撤軍。

十九年,姜維升為大將軍,和鎮西大將軍胡濟會師於上邽,共同北伐。不幸胡濟遲至,致使姜維大軍為魏將鄧艾所敗,死傷慘重,這是姜維北方用兵,首度嚴重挫折。

隔年,姜維趁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叛,由秦川率軍北征響應。曹魏大將軍司馬望和鄧艾聯手對抗,姜維力戰無效,後聞諸葛誕敗亡,乃領軍退回成都。

景耀元年,宦官黃皓專政,朝風敗壞,人人自危。加上經年攻戰,功績不立。黃皓搧動後主劉禪,有意以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維。姜維乃長期駐紮漢中,堅守劍閣,對付曹魏南征軍團的主力鄧艾及鍾會軍團。

景耀六年,鄧艾自陰平越險攻入,擊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軍團。劉禪向鄧艾投降,蜀漢至此亡國。

固守劍閣的姜維軍團未受絲毫損傷,聞訊後,立刻由廣漢、郪道南下 ,以探虛實。至涪關時,接到劉禪全軍投降之指令,全軍嘩然,將士咸怒,拔刀砍石。

姜維不得已,率軍向鍾會投降,鍾會以盛禮待之,問道:「將軍為什麼這麼遲才來呢?」姜維正色流涕道:「今天來,已經太早了呀!」鍾會甚其之。

姜維暗中搧動鍾會和鄧艾互鬥,以設法再興漢室,並密書給劉禪表示:「願陛下忍數日之辱,臣將可使社稷轉危為安,日月幽而復明也。」

不久,鄧艾果然為鍾會所害,姜維更搧動鍾會以益州牧名義,據守蜀中發動叛變。但曹魏南征軍團不支持,雙方在成都發生爭戰,鍾會和姜維雙雙遇害。據說姜維為亂兵所殺,對方剖解其屍體,見其膽大如「斗」,皆甚奇之。姜維之妻子家人,也同時遇害。

《三國志》上記載,姜維雖貴為首席軍頭,掌有蜀漢軍政大權,但他生活非常儉樸,「宅舍弊薄,資財無餘.......輿馬取備,飲食節制,不奢不約,官給費用,隨手消盡.......並且樂學不倦,清素節約,自一時之儀表也」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07-3-23 19:13:22 | 顯示全部樓層
龐統
龐統(179-214年),字士元,襄陽人,東漢未年群雄劉備的重要謀士,世稱鳳雛,與臥龍諸葛亮齊名。

生平

少年盛德
龐統少時未有名聲,大約二十歲時遇到司馬徽並與之交談,司馬徽甚覺驚奇,稱龐統為荊南士人之冠,更評他為「盛德」,開始漸有名聲,任郡功曹。後周瑜病卒,龐統前往江東弔喪,遇到聞名而來的陸勣、顧劭、全琮等。龐統認為全琮:「卿好施慕名,有似汝南樊子昭。雖智力不多,亦一時之佳也。(你好施予、慕賢明,有點像汝南人樊子昭。雖然智力不多,但仍是一時的佳話。)」

又認為:「陸子可(陸勣)謂駑馬有逸足之力,顧子可(顧劭)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。(陸勣有資質駑鈍的馬的腳力,而顧劭則有資質駑鈍的牛能負重走遠路的能力。)」顧劭不明,反問:「如所目,陸子為勝乎?(如你所見,陸勣較勝?)」,龐統解釋:「駑馬雖精,所致一人耳。駑牛一日行三百里,所致豈一人之重哉!(資質駑鈍的馬雖厲害,但只能負起一人。但資質駑鈍的牛一日能走三百里,所負又豈止一人!)」於是顧劭招待龐統留宿,並問道:「卿名知人,吾與卿孰愈?(你評價過如此多名人,我與你如何?)」龐統說:「陶冶世俗,甄綜人物,吾不及卿;論帝王之秘策,攬倚伏之要最,吾似有一日之長。(教化世俗,薦舉人物,我不及你;但論帝王的秘策,攬、倚、伏的精要,我則較有利。)」

眾人受到龐統點評後都十分滿意,更與他結為朋友,說道:「使天下太平,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。(當天下太平時,一定與你談盡四海之士。)」


仕於劉備
劉備取得荊南後,用龐統為耒陽令,因在任內無法將職務做好,被免官。魯肅別書信給劉備為龐統說話:「龐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處治中、別駕之任,始當展其驥足耳。(龐士元(龐統)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,命他為治中、別駕的職任,才開展示出其傑出的才華)」 ,諸葛亮亦加以推薦,劉備才再用他,任治中從事。其待遇與諸葛亮差不多,後同升為軍師中郎將,向劉備提出不同的意見。

之後跟隨劉備入蜀,並提出奪蜀提案,但劉備不從。後來與劉璋決裂,龐統再提出上、中、下三計取蜀:

上計:「陰選精兵,晝夜兼道,徑襲成都;璋既不武,又素無預備,大軍卒至,一舉便定,此上計也。(秘密挑選精兵,晝夜不停趕路,突擊成都;劉璋不懂軍事,平時又沒有準備,大軍突至,一舉可定,這就是上計。)」
中計:「楊懷、高沛,璋之名將,各仗彊兵,據守關頭,聞數有牋諫璋,使發遣將軍還荊州。將軍未至,遣與相聞,說荊州有急,欲還救之,並使裝束,外作歸形;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,又喜將軍之去,計必乘輕騎來見,將軍因此執之,進取其兵,乃向成都,此中計也。(楊懷、高沛是劉璋手下名將,各持強兵,據守關口、山頭,聽聞他們曾數次上書勸諫劉璋,發遣將軍(劉備)還荊州。將軍(劉備)你派人到他們處問候,說荊州有緊急軍務,要還軍救助,並假裝收拾,作出要離開;此二人既服於將軍(劉備)的英名,又為將軍(劉備)的離去而高興,我推想他們必定乘輕騎來求見,將軍(劉備)藉以捉拿他們,奪取他們的士兵,指向成都,這就是中計。)」
下計:「退還白帝,連引荊州,徐還圖之,此下計也。(退還白帝城,與荊州兵聯合,慢慢消滅他們,這就是下計。)」
更認為:「若沈吟不去,將致大因,不可久矣。(若是還沈吟不做行動,將失去時機,不可再等了。)」,於是劉備依中計先斬楊懷、高沛,再攻成都,所向披靡。

涪城上諫
當大軍經過涪城時,劉備大宴眾人,飲酒作樂,並對龐統說:「今日之會,可謂樂矣。(今日的宴會,真是樂事。)」但龐統卻責劉備:「伐人之國而以為歡,非仁者之兵也。(攻打別人的國家,還在飲酒作樂,此非仁者的兵法)」當時劉備已醉,憤怒地說:「武王伐紂,前歌後舞,非仁者邪?卿言不當,宜速起出!(當年周武王討伐商紂王,之前唱歌,後來跳舞,難道他們不是仁者?你說話不當,你快些離開!)」於是龐統別離席引退

後來,劉備感到悔意,請龐統還席,龐統便回到坐位。不過,龐統沒有多謝劉備請他回來,卻自己在飲食,神色自若。劉備對他說:「向者之論,阿誰為失?(你認為,當時是想的過失?)」龐統答到:「君臣俱失。(是君臣皆錯。)」劉備大笑,繼續宴樂。


鳳雛殞落
後劉軍圍攻雒城,龐統在攻戰中被箭射殺,死時三十六歲。劉備為之痛惜、流淚,諸葛亮也親自前往拜祭,更升其父為諫議大夫,後追賜關內侯,諡為靖侯。


特徵
龐統年少時顯得比較純樸魯鈍。愛結交朋友,朋友眾多。他也認定仁的重要,有急才,於涪城上諫時可見到。

而且甚有修養,評價人物時,會誇大讚美別人的優點,有人對此好奇便問他,龐統回答道:「當今天下大亂,雅道陵遲,善人少而惡人多。方欲興風俗,長道業,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,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。 今拔十失五,猶得其半,而可以崇邁世教,使有志者自勵,不亦可乎?」大意是想通過讚美人去鼓勵、指導世人向善。


家庭

兄弟
龐林,龐統之兄,以荊州治中從事加入黃權征吳,後夷陵之戰大敗,隨黃權降魏,封列侯,官至鉅鹿太守。其妻因賢淑聞名。


龐宏,剛直簡樸,傲視尚書令陳袛,為陳袛所抑,卒時任涪陵太守。

評價
三國志評曰:「龐統雅好人流,經學思謀,於時荊、楚謂之高俊 。」

司馬德操:「德公誠知人,此實盛德也。」

魯肅書與劉備:「龐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處治中、別駕之任,始當展其驥足耳。」

楊戲的《季漢輔臣贊》中贊龐士元:「軍師美至,雅氣曄曄,致命明主,忠情發臆,惟此義宗,亡身報德。」

習鑿齒曰:「夫霸王者,必體仁義以為本,仗信順以為宗,一物不具,則其道乖矣。今劉備襲奪璋土,權以濟業,負信違情,德義俱愆,雖功由是隆,宜大傷其敗,譬斷手全軀,何樂之有?龐統懼斯言之泄宣,知其君之必悟,故眾中匡其失,而不脩常謙之道,矯然太當,盡其蹇諤之風。夫上失而能正,是有臣也,納勝而無執,是從理也;有臣則陛隆堂高,從理則群策畢舉;一言而三善兼明,暫諫而義彰百代,可謂達乎大體矣。若惜其小失而廢其大益,矜此過言,自絕遠讜,能成業濟務者,未之有也。臣松之以為謀襲劉璋,計雖出於統,然違義成功,本由詭道,心既內疚,則歡情自戢,故聞備稱樂之言,不覺率爾而對也。備宴酣失時,事同樂禍,自比武王,曾無愧色,此備有非而統無失,其雲「君臣俱失」,蓋分謗之言耳。習氏所論,雖大旨無乖,然推演之辭,近為流宕也。」


民間藝術

三國演義
《三國演義》總成過往野史、地方世代說法、說部話本等的故事,龐統的描繪與史書有所出入,例如他並沒有向曹操獻上連環計;該是他到江東為周瑜弔喪;龐統非死於落鳳坡等。更甚是將龐統寫成其貌不揚,為人自負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07-3-23 19:14:50 | 顯示全部樓層
月英
黃月英是孔明之妻子, 三國時常幫助孔明, 相傳善於奇門遁甲之術!


根據《三國誌》引《襄陽記》的記載,諸葛亮的妻子是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氏。黃承彥知道諸葛亮在考慮娶親,就對他說:「我聽說你正在挑選老婆。我有一位相貌醜陋的女兒,生得黃頭髮黑皮膚,但是才能和你相匹配。」結果諸葛亮答應了,馬上把黃氏迎娶過來。當時的人把這件事當作笑談,鄉間有句諺語說:「莫作孔明擇婦,正得阿承醜女。」
民間也有一說是為月英貌醜只為易容之術,是為免人調氣之故。




附錄: 黃月英最為人熟悉的當然是她的外貌以及丈夫乃是諸葛亮。但以我個人的推斷,黃月英極有可能不是中國人而且樣貌不差。

第一,黃月英的小名為阿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,但這並不證明她真的醜女。首先,我們要知道的是當時人的習俗。黃月英生於(或成長於)巴蜀地區,而當時的當地人都習慣把自己年幼的女兒叫作醜,為的當然是迷信,怕天嫉紅顏,怕女兒養不大,所以家長絕不會說自己的女兒美。

第二,黃月英極有可能是印度移至中國的新移民或其後裔。首先黃月英的時代為三國,而通西域之路早在漢初已經打通,西域諸國與中國交易頻繁,西域諸國的人被同化以至於移入中國居住絕不出奇。而這批人當然會選擇居於接近自己家鄉的巴蜀地區,也因此,巴蜀等地被當時人視為最多蠻荒旅人的地方。而且在地圖上,巴蜀的確是距離印度最近的地方。而黃月英被描寫為皮膚黝黑,而她的黑絕不是易出現於中國女性身上。所以我認為她是印度人是成立的。

而如果第二點成立的話,當時人認她是醜女也絕不出奇。一句總結 - 少見多怪。某些野史中會形容她為西蜀第一美人。 假如大家有看環球小姐的話,大家會知道,很多屆的環球小姐是由印度女性奪得的,黃月英很有可能是這級數的。假如黃月英真的是一個貌美的印度人(又或是中印混血兒)那麼,當時的人因為少見這類人而覺得她貌醜的話絕不為奇。

第四點是,根據野史黃月英其中最大的貢獻是協助諸葛亮發明(好像是木牛之類不太肯定)。而印度及巴比倫(現今中東地區)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,黃月英帶來自己家鄉的科技協助丈夫也是很有可能的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Archiver|排行榜|幫助|希望國度

GMT+8, 2024-11-13 10:25 , Processed in 0.072180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Theme Design By Tenny (希望國度)| Version: 10.0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